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作者:tl801
围观群众:79
更新于

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十日太阳历的“五月五日”是夏至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远古的十天干是十日太阳历法,以植物由种子发芽、小苗、长大、成熟的变化过程的形态,用来纪一年中的十个日;十二地支是十二月月亮历法,以动物从受精、发育、成形、生出小孩的形态过程的形态,用来纪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远古历法是阴阳合历。由于夏后历法变更,十日历法被弃失传,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都用来纪年,才有六十年一个甲子。


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中记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干支的发明标志着原始的历法出现,最早的夏至日就是干支历法的五月五日。下面还原古越人天皇氏的十日太阳历法的夏至日:


根据十日太阳历法,十天干即一年10个月,一月36天,36天分为3个十二地支循环计数,从冬至日开始计数,一个地支为12天,三个地支计数完为36天,纪一个月;五个月为180天,接近夏至日,这时古越人天皇氏举行祭天仪式——午时测日影,民众庆祝过节,在第一个地支的第五天午日(端午)的午时,测得日影长度最短,即夏至日午时,此时民众欢呼雀跃,庆祝一年的新的开始,天皇氏时代应该是以夏至日作为一年的元旦。就像今天元旦或春节凌晨0点倒计时,民众欢庆一样,古越人是以十日太阳历的五月五日(夏至日)午时为新年的开端。


五月午日午时,所以谓之“重午”;此日为夏至日,午时阳气为一岁之极,所以为“阳辰”,此日为一年中修正太阳历法的日子,也称为“正阳”日;夏至日为五月的三个地支计数中的第一个午日,即端午,所以又叫“端午”节;端午和阳辰合并一起叫“端阳”节。

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苍龙星宿与龙舟节


仲夏端午夏至日,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位置,是龙飞天的日子。《易经·乾卦》中讲苍龙从冬至时的“潜龙”,到“二月二”龙抬头,到立春时节的“现龙”,一直到第五爻:“飞龙在天”,就是讲这个时令。此日苍龙星宿既“中”又“正”,处中正之位,大吉大利之象。

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古越人是东夷部落的传人,崇尚东方苍龙,东方苍龙七宿,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于北方隐没。仲夏,苍龙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因此称为龙的节日。今天的粤人将端午期间下的雨水称之为“龙降水”或“龙舟水”,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据《汉书》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又有《淮南子》载:“越人(通粤)以箴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也。”这两则文献,均记载了古越人“文身象龙”的习惯,古越人对龙图腾的原始信仰。


据考证,端午的"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古代南方百越地区于春秋时期之前就有在午月午日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龙舟节划龙船

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在天端午节放风纸鸢,象征飞龙在天

端午节与楚人屈原伍子胥的传说


端午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

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屈原《九歌·湘君》:“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周天子喜欢的是“鸟“舟,而楚人崇尚的是“龙“舟,楚人、百越人都是东夷部落的传人,在战国时代,还保留有古老的十日太阳历法和苍龙星历,而周承夏历,后羿变法后,夏历是以十二月太阴历法为主,仅保留一个日作为正月,其实在《夏小正》中还有十日历法的影子,但已不是主流。楚越文化与中原周文化在历法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楚人自称“我蛮夷也”,“不服周”,楚国作为太阳历和龙文化的传人,曾是战国时代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的大国。


战国时代的屈原倡导楚国变法,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但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变法失败后,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辞。而秦国历经几代变法,在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在国破家亡之际,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在五月五日夏至龙舟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百姓闻讯划船捞救......为避免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百姓们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最初源自楚越文化(天文历法)中的夏至日,这日是远古祖先天皇氏(伏羲)十日太阳历法的五月五日,同时也是苍龙星宿飞天之日,是楚越民众划龙舟,祭伏羲龙祖的大日子,既有太阳历也有龙历的痕迹,今天云南的彝族还保留有夏至火把节的节日。汉后的历法已经失落了十日太阳历,而采用的是十二月历法,阴历的五月五日,虽然在夏至日附近,但已不是夏至。楚人有屈原伍子胥等和端午节有关的传说,有一定可信度,在崇尚龙和太阳历法的民族中,在最重要的日子以身祭祖,是非常合理的。用粽子祭祖应该早于屈原,百越很早就有作粽子的习俗,而在河里丢粽子这个习俗只是在湖湘文化中,说明屈原在五月五投江的传说应该是真实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17天经验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科技

本文标题: 五月节日(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

本文网址: http://17tyw.com/keji/18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